试管婴儿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单细胞PCR的方法
聚合酶链式反应(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,PCR)简称PCR技术,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体外扩增特异DNA片段的技术,由于其可使特定DNA片段在数量上呈指数增加至可检测范围,故成为基因诊断的重要方法。在PCR基础上衍生的一些扩增技术已用于基因突变的诊断。目前单基因疾病PGD所用的方法主要是基于PCR技术通过检测单细胞靶基因的数目及结构有无异常加以诊断。
(一)聚合酶链式反应
PCR实际上是在模板DNA、引物和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存在的条件下依赖于DNA聚合酶的酶促合成反应。基本原理是:用一对寡核苷酸链做引物,引导DNA聚合酶在引物识别位点之间两条互补链上进行DNA合成,经过模板变性、退火及延伸三步为一个循环,每一循环的产物可以作为下一个循环的模板,多次循环可使特定DNA片段在数量上呈指数增加至2×l0(6一7)拷贝。
单细胞PCR无需抽提DNA,经过变性前处理步骤后,即进行PCR循环反应。与经典PCR相比,其优点是无需制备DNA,节省时间,从获得样本、PCR反应到出结果只需几个小时左右。但由于单细胞PCR的模板量极低,仅1–2拷贝,故PCR体系必须具备下列条件:①对模板扩增的忠实性好;②方法稳定;③无非特异性扩增;④扩增的灵敏度高。目前用于PGD的PCR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:
1.巢式PCR 由于单细胞中可检测的仅l一2个拷贝的基因序列。为了既不影响特异性又获得较大的敏感性,巢式引物被应用。巢式PCR设置二步PCR,只有初级PCR中特异的扩增片段才可能被二级引物扩增,可减少引物与模板非特异性位点的复性、引物二聚体的形成以及非特异背景产物的产生,从而提高了扩增特异性,而且增加了zui终产物量。
2.多重PCR 如果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十分庞大,如杜氏肌营养不良症(DMD),有2 OOO多kb长。这些基因常多处发生缺失或突变,而且这些改变发生在相邻十至数百个kb的距离,超出了PCR技术所能扩增的有效长度,对此,可采用多重PCR,既在同一试管中加人多对引物,扩增同一模板的几个区域。目前报道多重PCR反应zui多可同时扩增12条区带。
3.荧光PCR 指荧光标记的寡核苷酸引物。PCR产物用激光分析系统进行分析,从产物大小到核苷酸序列都能够被准确分析。由于不同的荧光分子在激光激发下有不同波长,在片段分析结构系统中,相同大小的不同产物可以被区分开。其敏感性优于普通PCR千倍。准确性可达l一2bp。对于单细胞35–4O个循环就可以产生足够量的产物,不仅减少了散在的、非特异的污染,而且缩短诊断时间。现该方法已广泛用于PGD。
4.荧光定量PCR 该技术融汇了PCR和DNA探针杂交技术的优点,反应体系中,不仅有两条普通的引物,还有一条荧光标记探针。这条探针的5’和3’端分别标记了荧光报告基团(R)和荧光淬灭基团(Q)。当探针保持完整时,无荧光发出。PCR开始后,随着链的延伸,Taq酶将荧光探针切断,释放出荧光信号,且信号的强弱与PCR的产物数量成正比,检测出前者可计算出后者,从而获取DNA模板的准确结果。该技术在*闭管的情况下进行,无需凝胶电泳,通过特殊探头直接探测PCR过程中荧光信号的变化,解决了常规PCR不能定量及扩增产物污染而导致的假阳性、操作复杂等问题,减少污染的可能性,提高了诊断的效率。
5.原位PCR 此技术由HaSSe等于1990年建立,即在固定于同一载玻片上的同一个单细胞上,先用PCR原位扩增,再用FISt{检测,目前PGD中应用该方法,PCR的有效率为65%,FISI–I达85%。遗憾的是ADO较常规PCR高。但这种新方法有效的把原位杂交技术的细胞定位能力与PCR扩增的所有潜在敏感性结合起来,相信随着引物设计及荧光PCR与原位PCR有效的结合,其不足会得到克服,该方法也许会成为PGD的未来。
6.免疫PCR 是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(ELISA)法的融合技术,利用了PCR的大量扩增能力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。其原理是将目的基因的扩增产物用生物素标记,检测突变的特异性探针用地高辛标记,二者经变性退火处理后加到含抗生物素的酶标板内,通过显色来鉴定突变是否存在。根据显色深浅可做定量分析。该法已用于囊性纤维病基因突变的检测。
7.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 在设计引物时,根据已知突变位点的特征,在引物3’端或中间设计一错配碱基,使之仅能与突变型或野生型基因互补,而只扩增相对应的突变型或野生型基因。主要用于点突变导致的遗传病的检测。其优点是只需一步PCR,而无需电泳和标记,摆脱了分子生物学方法中必经电泳的现象。在相互竞争的突变型和野生型引物中,分别采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扩增的DNA,可直接对扩增产物进行判读。另外使用具有特定酶切位点的内嵌引物,也可提高产物特异性和产量,DNA扩增后用酶切割,由酶切产物可明确是否有基因突变,该法已应用于单个精子的DNA分析。